发展软件产业,关键在人。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成都软件人才队伍建设一季度汇报会上获悉,为构建最佳软件人才环境,根据日前发布的《成都软件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2007—2010年)》,高新区、武侯区和市信息办等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相关部门均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计划。
高新区:“硅谷”试点班开课
据悉,为解决好软件人才从高校教育、社会办学、实用化转变、校企联合、社会中介到政府服务等支撑问题,高新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成都软件工程学院。昨日,记者了解到,由12名专家组成的学院筹备组,分三个小组分别从注册审批、场地落实和师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全力推进。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美国硅谷科技集团已注册成都高新区,该集团与成都理工学院的合作项目已展开,基于“硅谷模式”的试点班已经开课。
此外,为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吸引软件人才,高新区今年开展了高级人才专项奖励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23家软件企业共260名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高级软件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人才专项奖励。
武侯区:打造“锦城音乐之都”
武侯区有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在推进软件人才“产销衔接”行动工作中,一季度,武侯区的四凯公司、成都飞鸟日语学校和成都礼仪职中等6家企业和单位组建了以对日外包为主的人才培训平台,预计新增软件人才500余人。同时,该区还组建了软件外包企业联盟,大力支持其对外接单、对内分单,不断聚集软件企业和壮大从业人员队伍。
另据了解,一条以四川音乐学院为中心打造的“锦城音乐之都”音乐街区即将开建,建成后,该街区将成为数字娱乐原创和制作基地,大力发展音像设计、制作、管理等软件从业人员队伍,预计年内可新增软件从业人员2000余人。
信息办:推荐嵌入式教学模式
“软件人才‘产销衔接’工作建立了动态跟踪机制”,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市软件行业协会调研了我市软件企业对高中低端人才的需求以及在蓉高校及社会培训机构的培养供给能力,并于日前发布了《成都市软件从业人员2007年上半年供需报告》。
“经过充分调研,我们找到了解决软件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市信息办副主任杨仕清十分认可西南石油大学的嵌入式教学培养模式,即:在大学软件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嵌入国际软件产业发展主流技术教育体系,实施多证教育和多语种教育。以印度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的教育体系为例,教材内容和项目案例18个月更新一次,一人一机,边讲边练,每学期要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既提高了软件人才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实践能力。(记者 王雪娟 缪琴)